【出身比你好,还比你聪明努力】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发表时间: 2015/12/02

近日一篇关于亚投行行长的女儿金刻羽的文章广泛流传,这个25岁拿到哈佛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LSE最年轻宏观经济学教授、曾在数个比如世界银行和高盛的顶尖金融机构实习、同时还会讲几国语言的女孩诠释了什么是“出身比你好、比你聪明、真的还比你努力”。今天让我们看看这句话究竟该怎么理解。在线索取2015年11月FRM考纲解析》》
A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和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最近新出两篇文章,谈常青藤联盟等精英学校里那些“第一代”大学生的经历——这些“第一代”,他们的父母都没有上过大学,其中大量来自少数族裔贫困家庭。Boston Globe的报道,标题极其直白,甚至还能有个“知乎体”翻译:穷人家的孩子在常青藤上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根据对2017届本科新生的调查,超过一半的哈佛本科生来自家庭年收入超过12.5万美元的家庭, 14%的新生来自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精英学校制度化的“游戏规则”、日常运作中的 “话语”,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于是,中产阶级及以上家庭出身的孩子,来到大学后,感受到的不过是过往生活状态的延伸,然而贫困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们,体验的是一种剧烈的“文化冲击”:Seminar上如何举手发言、Office Hour是什么意思、怎样同教授等掌握校内资源的“权威人士”交流、 在遇到学业和生活困难时如何/向谁寻求帮助…;在“文化冲击”之外,这些“第一代”大学生的体验中,另一个重要部分则是日常生活中,从吃穿用度到去哪里度假实习,各个细节上随处可见的不平等。

这样的文化冲击,不仅影响学业成绩表现甚至毕业率,同时“第一代”学生也面对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怀疑自己是否真正“属于”这里、甚至还要承担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于是,即便从“被名校录取”这一个指标上看,这些孩子已经克服了家庭出身的劣势,算是“成功”了——然而,在入校之后,家庭出身的影响,仍在继续和累积。
B
恰巧在朋友圈与微博看到另一篇文章,介绍“现任亚投行掌门”金立群的女儿。标题与行文腔调,是近几年很流行的“看人家比你出身好,还比你聪明努力(所以活该比你成功)”的路数。
“比你出身好,还比你聪明努力”,联想到常青藤大学里的“第一代”学生,如此话语的问题恰恰在于:在预设“比你聪明努力”时,这种预设,忽略了许多时候,那些看似不够成功的人,缺的不是同等的聪明努力,而是当他们付出同等(甚至更多的)聪明努力时,其中一部分,是需要被用来“克服”出身的。换言之,如果用社会经济地位获得(status attainment)来理解“成功”——关乎“成功”的,固然有个体层面的资质努力,然而无法忽视的,同样还有占据的结构位置。

而精英能人的话语陷阱恰恰在于,单一强调个体的资质努力,而忽视社会层面上种种结构性因素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限制——于是,一味向民众兜售“努力”成功学,并不触及阶层固化和社会流动的本质。
C
读NYTimes和Boston Globe的文章时,忍不住想起八年前刚准备读本科时各方面优越感满满的自己——那时,媒体就已经时有报道,说某某同学进入名校之后,适应不了大学生活,掌握不了学习方法,沉迷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原本的“天之骄子”万分可惜云云;媒体报道的这些孩子,许多都是县中应试教育出身——于是同学家长老师间讨论时,常常将这些“失败”,归因于这些孩子本身“迷失自我”、“后劲不足”。
现在想想,国内几大“名校”固然不能同美国私立性质的精英学校完全对照相比——然而在我国城乡、阶层差异的背景下,许多类似的“文化冲击”或许同样存在:比如父母受过大学教育的孩子,在上大学前,就多多少少知道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一步一步该如何规划,父母不仅能提供物质和非物质的支持指导,就算走错了,或许还能为错误“买单”;比如城市中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孩子,初三时英语就能通过四级考试,有外教、有出国夏令营,从小就被训练语言学习技巧——换言之,即便走进同一道门槛后,那些“从哪里来”的不同烙印未必会完全消解。容易看到的是起点与终点,难看到的是从起点到终点,谁走的方向正确步履轻松——当我们将“方向正确步履轻松”单一地理解为“努力聪明”,往往难以看到的是,从起点到终点,不同人其实是负着不同的重,走过的是或崎岖或平坦的路。
而比起谁到达了,谁看上去更“聪明努力”了,理解这一条条路本身的不同,才是对社会流动与阶层固化,更本质的理解。
本文的重点不是讨论某些特定的个体到底优秀与否,而是在非学术语境下,我们怎么更全面的理解社会流动和分层,针对的不是特定个体的履历,而是“出身比你好,还比你努力聪明”这种这两年经常看到的“人生赢家成功学”话语——这种话语是片面的,甚至是带有迷惑性的。
套用NYTimes那篇报道里Anthony Jack(也是我系在读博士生)这句话:
“Academically, all these students can do the work, the question becomes, ‘When do social hurdles get in the way?’”(学术上,这些学生都能做得不错,所以问题就成了:社会阶层的障碍什么时候会开始阻碍他们的发展?)
附原文如下:
出身比你好、比你聪明、真的还比你努力

精通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
热爱文学和艺术,钢琴和单簧管技艺都达到了专业级水平;
她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哈佛所有的本科课程;
25岁拿到了哈佛经济学的博士学位……
83年的她现在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最年轻的宏观经济学教授;
而她的父亲,就是前财政部副部长、前中金公司董事长、现亚投行掌门人——金立群
再看看她的LSE官方简历……


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出身比你好的人,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
1983年,亚投行掌门人——金立群(下面有关于他的全面介绍,更是不同寻常)的女儿出生了。他给女儿起名金刻羽。宋玉在《对楚王问》写到:“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金先生的学术梦最终还是在金郡主的身上实现了。得益于父亲浓厚的文艺情结和家中良好的英语教育,郡主还在人大附中念初中时就通读莎士比亚原著,随后又到了纽约的哈瑞斯曼高中继续学业。郡主同班的14位小伙伴有12位拿到了哈佛的录取,剩下两位分别接到了斯坦福和普林斯顿的通知,郡主当年以哈瑞斯曼高中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赴哈佛求学。
按照哈佛学院路易斯院长的说法:“哈佛总共只有过30位学生选择在第三学年结束后提前毕业,还有25位学生在用三年时间修完本科课程后继续留在哈佛,并在第四个年头修完硕士课程。”因此按这个标准,在很多同学和老师的心中,80后姑娘金刻羽可谓是一名“天才学生”,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学霸”。
作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最年轻的终身宏观经济学教授的金刻羽,因为所从事的研究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她于去年入选了“2014年全球青年领袖”。
郡主的本意是以历史为专业,考虑到从小父亲对她的人文熏陶,这样的喜好并不令人意外,但这一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郡主最后选择了经济学专业,并只用两年时间就修完了哈佛所有的本科课程,期间还在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世界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与美联储等机构实习。在25岁时获得了经济学博士,随后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现在已然tenure在手,是LSE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郡主已经在《美国经济评论》(AER)上以独立作者的身份发表了论文。在那篇名为“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apital Flows”的论文里,郡主提出了一个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理论。长期以来人们都难理解全球资本为什么会从穷国流向富国,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快,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按理说他们应该从发达国家进口资本以支持消费和投资,但为什么事实刚好相反,穷国在向富国进行资本输出?中国和美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郡主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由两股力量主导:一股是传统的力量(standard force)使得资本流向那些比较稀缺的地方;而另一股是新兴力量(novel force)让资金流向生产并出口资金密集型产品的富有国家。当后一种力量占主导地位时,资本自然就会流出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比如中国,而流入有大量投资需求并从事资本密集型生产的国家,造成了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
早在2012年的时候,郡主就与父亲一起在《金融时报》发表了《欧洲应向亚洲取经》(Europe should stop arguing and look to Asia)的文章,批评欧洲各国只会没完没了地争吵并建议他们向亚洲学习务实的精神,其中隐藏的霸气已微微侧露。AIIB未来将走向何方也不是我这样的八卦小文能够推断,但令人欣慰的是,总算有人不再将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而是游戏中的一部分了。
而金刻羽的父亲,就是前财政部副部长、前中金公司董事长、现亚投行掌门人——金立群。
这位彬彬有礼且行事老练的“前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和“前亚洲开发银行(ADB)官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也不错。
用数名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士对他们的描述,金立群是一位绝佳的“与蛮夷人打交道之人”。
英国BBC指,金立群是少见的人才,具有国际视野。

2014年10月23日,就在21个国家的财长和代表在北京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的前一天,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金立群离任,而他的新职务是财政部亚投行筹备组组长,同时也是现任亚投行临时多边秘书处秘书长。
作为一位老财政人,金立群履历深厚:历任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司长、财政部长助理、财政部副部长。1988~1993年,金立群曾在世界银行任职副执行董事。2003年8月1日,金立群出任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任职5年。他是第一个以副部级高官的身份出任亚开行高管的中国人。金立群因此被外界认为将成为亚投行的高管。
金立群1949年8月出生,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文学硕士,1980年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财政部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他在中国财政部有着23年的工作经验,其中包括在世界银行执行董事办公室工作6年的经历。1984年至1998年,历任财政部外事财务司副处长、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司长、世界银行中国副执行董事、财政部长助理、财政部副部长等。
此后,金立群在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担任副行长5年。2003年8月1日他出任亚行副行长。2008年9月,被任命为中投公司监事长、党委副书记。2013年5月,他从中投公司监事长一职离任,出任中金公司董事长。
热点阅读:
北京国际金融培训中心FRM考场服务圆满结束
2016年5月FRM一、二级京、沪、深三地面授班同步开课
2016年5月FRM考试报名开启,金程免费代理报名
2015年11月FRM考试成绩几时出来?
FRM考试通过后,证书申请多久才能收到?
2015年11月FRM考试金程押题命中率高
2次通过FRM总结的几条宝贵经验,或许对大家有用
对2016 FRM考友忠告:这些备考规划你必须得看!
更多学习更多精品课程,练习更多免费题目下载
在线索取FRM考试历年真题》》》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9596
北京地区: 010-88086667 、88087384、13611369466(24小时热线)
北京国际金融培训中心官方微博:http://www.weibo.com/1680927057
敬请关注官方微信:bj_finance
完善以下资料,免费领取FRM一二级备考资料
上一篇:会计、金融、经济专业必看的书籍
下一篇:
你知道吗?钱不是一切!